依托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自然稟賦,雁江區保和鎮深入貫徹區委“三化聯動”戰略,緊跟“美麗雁江”發展趨勢,堅持立足水、田、居三大板塊,圍繞“旅游+”農旅融合理念,聚焦“旅游+農業+美居”發展模式,深耕農旅融合和鄉村振興領域,打造以農興旅、以旅富農的循環發展體系,在雁江農旅融合創新發展和提升雁江旅游品牌競爭力的道路上,不斷發展超越,貢獻了保和力量。
流經保和鎮的花溪河。
打造網紅景點,邁出水域旅游新步伐
今年3月,雁江區第八屆賞花季開幕式在天府花溪景區舉行,這也是該景區改造升級后的首次亮相,行走在雁江區保和鎮花溪河生態度假園區,向日葵、郁金香、玫瑰花、月季花、粉黛亂子草等絢麗多彩,競相逞美。今年“五一”假期,每日接待超1000名游客,成功化身成為“網紅花海打卡點”。
花溪河。
據了解,花溪河生態旅游區位于資陽市雁江區保和鎮,距離城區僅9公里,是國家AAA旅游風景區、四川省水利風景區,景區內花溪河被評為國家級生態清潔小流域。景區以花卉游樂為主題,四季更替打造郁金香花海,觀賞期為每年3月;馬鞭草花海,觀賞期為每年的4-6月及9-10月;向日葵花海,觀賞期為每年5-6月;粉黛亂子草,觀賞期為每年9-10月;松果菊花海,觀賞期為每年12-次年2月。
除了全年可觀賞的花海,景區還建成園區車行道、騎行道、步游道等園區道路,開通游船觀光,打造游客中心、花溪別院、花田月色、花海迷宮、花溪古驛、飛虹橋影、花溪茶舍、露營區等景觀節點,引進地球倉·花溪上生態特色酒店,增設特色餐飲、兒童體驗園(沙灘樂園)、呼喊泉、皮劃艇、水上滑索、大秋千等游玩項目。同時圍繞飲食、度假、現代農業、研學等產業深化景區功能,開發出農耕文化、生態文化的體驗及科普、露營地體驗等一批有特色有亮點的農文旅融合項目。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位于保和鎮黃谷村的花溪河生態度假園區經過精心打造和運營,景區已成為周邊地區必來的“網紅打卡地”。項目還起到撬動作用,將產業項目與群眾利益相連接,在硬件升級、創業就業、產業發展等方面提速升級,為群眾提供增收渠道,實現增收致富。
地球倉酒店。
基礎建設方面,硬化村級道路21.5公里,改建貧困戶廁所89所,規劃建設特色農產品交易區,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提檔升級。
就業創業方面,開展種植養殖、手工、創業等培訓班,培養一批懂技術、懂經商、懂服務的新型農民工;提供23個基礎崗位,帶動本地就業34人,基本實現“在家就業、就近就業”,實現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產業發展方面,改造村民房屋風貌60余戶,以黃谷村特色村落為核心,帶動周邊農戶利用自家房屋采取自營、聯營、出租等方式提供餐飲、住宿、康養、購物等旅游配套服務,大力發展鄉村庭院經濟。依托景區自然景觀、地域特性,建成“地球倉·花溪上生態度假酒店”精品民宿、打造“花溪雅舍”等4家特色農家樂,預計每間店鋪年增收2.2萬元,打造了集吃、住、游、樂、購于一體的游客集散中心。據統計,景區建設為周邊群眾每年帶來土地流轉、建設用工、運營維護等方面的收入達260余萬元。
樂享趣味田園,為農旅研學“造精品”
隨著農旅融合向縱深推進,鄉村消費新場景不斷涌現。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將符合要求的鄉村休閑旅游項目納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學學農勞動實踐基地范圍。
保和鎮緊盯政策指導方向,立足農旅融合基礎,充分利用交通區位、自然資源稟賦等優勢,緊緊抓住新時代研學、研創產業機遇,在創新方式、豐富業態、增強后勁上綜合發力,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保和特色的“研學”路徑,傾力打造研學“標桿”。
近日,一段《在小小的花園里面挖呀挖呀挖》的教學視頻迅速在各大網絡平臺走紅,為了讓小朋友感受真正的農業勞動,雁江區不少幼兒園紛紛組織幼兒來到保和鎮晏家壩村“怡心微田園”開展采摘活動。孩子們熱情高漲,在老師指導下積極參與采摘玉米、番茄、辣椒等勞動體驗,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怡心微田園”采摘體驗。
“我們每學期至少會組織4到5次學生到學校定制的農場里參與勞動體驗,這既能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也能向孩子科普相應農業知識?!泵认爰矣變簣@老師雷琴向記者介紹,該學校在晏家壩村租有用于戶外農業體驗課的土地,平時委托合作社對土地作物進行管理,到了播種、翻土、收獲等關鍵時間節點就引導孩子們去體驗勞動,進而擁抱自然,開啟心智。
在晏家壩村,像這樣被幼兒園、家庭、個人、社會團體承包的土地隨處可見。一塊塊方方正正的土地里是被合作社精心代管的農作物,不時有游客到菜地里參觀玩耍,到了豐收季節,租戶還會帶著家人、朋友或組織員工到菜地里體會豐收的喜悅。
據了解,保和鎮晏家壩村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成熟的產業基礎、優質的耕地資源,借助日趨成熟的農旅融合發展機遇,采取“集中流轉、市民認領、農事體驗、代種代管”的方式,創新規劃 “怡心微田園”農事體驗區,打造特色農旅研學體驗項目,吸引來不少的市民和游客,并為村集體增加經濟收入。
晏家壩村農田。
近年來,保和鎮以研學產業發展盤活現有資源,創新升級建設用地、研學用房合作模式。引進四川研創教育集團落地永協村,打造集體驗式拓展活動及策劃、業務培訓、教育咨詢等服務功能于一體的研創基地,與天府花溪景區攜手合作,資源共享,在黃谷村開展集體經濟建設用地入市試點,通過土地出讓為研學產業提供農事體驗用地14.2畝,2022年基地創辦以來,累計接待學生、企事業單位職工3萬余人次。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主動對接新希望種子樂園,引進雁誠教育集團、四川壹鳴文化,打造軍事夏令營、川劇資陽河流派體驗館,同四川研創教育集團、天府花溪體驗基地串珠成鏈,形成了全區研學產業“精品”。通過宅基地試點改革,以閑置集體功能用房、宅基地和農房出租、合作、入股等方式合作,高效盤活閑置宅基地20余戶,用地達1200余畝;整理文龍寺村、永萬村一般農用地約3000畝,為研學產業預留發展空間。
創建農村社區,為鄉村振興賦能助力
仲夏時節,保和鎮晏家壩村美景如畫,一座座農家小院白墻青瓦,錯落有致。小院花開滿園、流水潺潺,娛樂項目、農家KTV、溫馨民宿一應俱全……
晏家壩鄉村公園位于雁江區保和鎮晏家壩村,距資陽城區7.5公里,規劃面積2.85平方公里,以鄉愁巷八館、晏家十二院、鄉愁巷二十鋪、三崇堂村史館、鄉創學校等項目為依托,打造傳承農耕歷史、厚植鄉愁故土、培育新農人的宜居美麗新家園。
晏家壩村。
每到周末和節假日,晏家壩鄉村公園社區成為近郊休閑的好去處,不少市民前來打卡游玩,社區鄉創學校則成為小孩子心馳神往的樂園。在這里,可以體驗陶藝、扎染、剪紙等傳統文化工藝。
鄉創學校由四川省旅游協會、晏家壩村集體經濟組織、平臺公司、農戶四方合作共建,包含一間陶藝工作室、一間多功能教室、一間文創休閑展示空間,如今已成為教學、陶藝、植物蠟染等的培訓基地,鄉創、文創、研創的交流平臺和游客的集中打卡點,在促進產業發展的同時,也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鄉村的文藝范。
晏家壩村。
深入挖掘“三崇”文化,引入文創、鄉創產業,吸引藝術家、非遺傳承人、創客成為新居民,打造文化院落和創客服務站、圍廬等公益項目,開展社區文化交流活動,提升鄉村文化內涵。
一系列舉措實現了農村社區與新產業的協調發展,讓晏家壩村美起來、富起來了。2022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2.6萬元。
近年來,保和鎮依托農業產業,緊盯人、產、村等要素,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公益先行、專業操盤、平臺撬動的發展新模式,推進農旅文旅融合發展,一體高效盤活晏家壩村100多宗閑置宅基地和農房,培育孵化集中民宿群體,打造特色農家樂,鼓勵年輕人返鄉創業,引進業主50多家,大力發展民宿、文化體驗、餐飲、電子商務等,吸引大量外出務工村民返鄉創業,帶動村民就近就業增收。
保和鎮結合當地生態環境、村莊特色,做足村味、村業、村居、村趣等文章,打造美麗鄉村建設“升級版”,建設宜居宜業宜人美麗鄉村。以“一村一特色”為目標,結合文化資源、生態資源、社會資源,持續開發鄉村旅游產品,培育豐富鄉村旅游業態,配套完善基礎設施,提高管理運營水平,全面提升鄉村旅游業整體接待水平和服務質量,鄉村旅游發展成效明顯。
陳佑明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
轉載要求:轉載之圖片、文件,鏈接請不要盜鏈到本站,亦不能抹去我站點水印。
下載‘資陽觀察’APP 了解更多新鮮資訊